第(1/3)页 康公弼站在大庆殿中,面色无奈。 说是稍等片刻,可这都快半个时辰了。 明知齐国皇帝故意为之,他却没有丝毫脾气。 遥想十年前,作为辽国使节出使赵宋时,是何等风光。 赵宋朝臣笑脸相陪,卑躬屈膝,几乎是有求必应。 短短数年时间而已,形势急转。 很显然,在经历过五代战乱与赵宋之后,中原又迎来了一位雄主。 唉~ 念及此处,康公弼幽幽了叹了口气,心中暗道:“为何中原每隔数百年,都会有一个英雄,救华夏于水火,带领汉人再次走向强盛?难道真有天数?” 康公弼祖上是汉人,但他却不这么认为,骨子里觉得自己是辽人,而今是金人。 似他这般汉人,在北地比比皆是。 如果一厢情愿的以为这些人是汉人,心向中原,那就大错特错。 “宣金国使节觐见。” 就在这时,殿外的唱喏声响起。 康公弼回过神,整了整衣衫,迈步走出大庆殿。 迎着寒风,一路来到垂拱殿,他躬身见礼:“外臣拜见齐国皇帝。” 韩桢语气随意的问道:“你主有答复了?” 康公弼答道:“结为兄弟盟国之事,可搁置再议,但我国陛下对与齐国交好之心未变,金齐两国可先立下盟约,罢兵止戈,握手言和,往后以友邻互待,开通互市,互通有无。” 幸好此番前来,他早有准备,带了一名养鹰人,利用海东青传信,只需三五日便可抵达京师。 海东青与鸽子不同,智商极高,长途跋涉传信时,饿了会自己觅食歇息。 如今,皇城的异兽阁内,也养了两只海东青,是耶律大石去岁上贡的珍品,被韩桢专门用以联络北地。 并非是耶律大石吝啬,而是海东青极为珍贵。 经过数百年的捕杀,野生海东青本就极为稀少,即便抓到了,熬鹰之时也只有不到三成的成功率,剩余七成不是鹰被熬死了,就是人被熬死了。 况且,就算熬鹰成功,也不是每一只海东青,都能作为信使。 因为飞越数千里之遥传信,难度极高。 耐力、聪慧、忠心,缺一不可,且都要是上上之选。 需得精心挑选,往往一百只海东青中,只有三五只被挑中。 如此层层筛选下来,作为信使的海东青数量又怎会多呢? 即便是金国,用于传信的海东青,也不超过二十只。 在信息传递落后的古时,海东青无疑是最便捷、最安全的传信工具,这也是金国面对齐国,为数不多的优势了。 韩桢目光如剑,落在康公弼的身上,朗声道:“握手言和可以,但得先把账算一算。金国不宣而战,南下中原,杀我汉儿,夺我钱粮,是否该赔偿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