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25【倭国】-《大宋泼皮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舵手解释道:“以往只在九州、四国停靠,不曾来过此地。”

    九州、四国毕竟距离中原最近,那边的几个港口虽也破旧,可好歹足够深,哪像此地,一眼都能看到海底的沙石,而神舟和护航战船基本都是满载,吃水极深,这要是陷进去了,一艘拖船怕是很难拉起来。

    孙志无奈之下,安排麾下将校待在神舟之上,自己则与寅先生以及一众亲卫,乘坐小木船来到码头上。

    当孙志一行人上到码头时,就见几名骑兵从远处奔驰而来。

    倭国是孤悬海外的孤岛,岛上并没有马,在汉朝时从中原引进了马。

    不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,中原的马到了倭国后,一代不如一代,导致体型瘦弱矮小。

    说是马,实际也就比骡子稍大一些。

    而倭国人同样矮小,两相组合在一起,让看惯了高头大马,威武雄壮的重甲骑兵的孙志等人,心中不由升起一股喜感。

    为首的骑兵身着藤甲,留着标准的武士发型。

    武士阶层,是近百来年才在倭国出现。

    因为藤原氏的摄关政治,从而诞生的一个全新阶层。

    如果要类比的话,与金国的猛安谋克倒是极为相似。

    每一个武士,都相当于金国的谋克,有属于自己的封地,靠治下百姓供养。而倭国的百姓是没有田产的,甚至连农具都没有,只能依附于武士,整日耕田劳作,相当于农奴。

    武士除了对上层贵族缴税之外,主要职责就是打仗。

    要知道,倭国如今的人口约莫五六百万,为什么几百年后的战国时代,每次打仗双方却只有几百上千人,宛如村子械斗?

    因为武士就那么多,百姓是不参与战争的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一点就是倭国本来就是个岛国,面积不大,而且几乎八成都是山地,还时常遭受海啸与地震等天灾,所产粮食有限,根本供养不起庞大的军队。

    隔着一段距离,五名骑兵便放缓速度。

    停下后,为首的武士翻身下马,迈步走来,一张口便是一连串叽哩呱啦的倭国语。

    倭国与高丽不同,虽也汉化,学习汉字与诗书,但却保留了本地语言。

    闻言,孙志转头看向一旁的舵手。

    舵手翻译道:“他说自己名唤橘竹康,问我们是否来自宋国。”

    平安时代,倭国四大姓,平、源、藤原、橘。

    这四大姓氏,皆是天皇赐姓。

    至于底层百姓,则没有姓氏,只有名。

    说话间,橘竹康的目光不断在孙志等人身上扫视,神色警惕。

    实在是孙志的面相太过凶恶,尤其是脸上那道狰狞的伤疤,如同一条巨型蜈蚣伏在脸颊上,令人胆寒。

    尤其是当他看到停靠在港口外围的神舟战舰时,眼中闪过一丝惊惧与贪婪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