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49【将相本无种】-《大宋泼皮》
第(2/3)页
这时,门外传来一声唱喏。
谢鼎?
韩桢说道:“宣。”
不多时,谢鼎迈步走进殿中。
韩桢问道:“谢卿也是来求情的?”
谢鼎先是微微错愕,旋即答道:“苏贺私造假钞,触犯律法,自有大理寺定断,臣此来是为海外之事。”
“外交部马扩的奏疏抵京,奏折言明渤海王通情达理,愿为陛下分忧,供应讨伐倭国一应粮草,共计五万石。此外,后续海军也已抵达高丽,与秣陵郡主汇合。”谢鼎说着,从袖兜中取出奏折双手奉上。
从刘昌手中接过折子,韩桢翻看了一会儿后,轻笑道:“这王启倒是个体面人,往后可多多亲近。”
谢鼎笑着附和道:“臣也是这个意思。”
此人识时务,懂恩德,可以着重培养。
韩桢问道:“王启可有子嗣?”
谢鼎如数家珍道:“有三子两女,嫡长子今年十岁。”
韩桢下令道:“思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,内阁拟旨,招渤海王嫡长子入国子学伴读。”
“臣领旨。”
谢鼎躬身应道。
韩桢目光遥遥看向东方,喃喃道:“算算时日,使节携带国书已经抵达倭国了。”
“希望一切顺利……”
谢鼎也一齐将目光投向东方。
攻打倭国虽然是临时起意,可却极为重要。
如今中原正经历钱荒,青钱的发行解决了大宗交易的问题,可数以亿计的底层百姓却无法受惠。
哪怕是最小的五贯钱面额,对于贫苦百姓而言,依旧高不可攀,一枚枚的铜钱才是他们日常使用的钱币。
问题是铜钱压根就不够用,偏远地区甚至还在进行古老的以物易物。
宋时人口暴涨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则是宋时对外商贸发达,铜钱不但要供中原百姓用,周边各国也在用。
以至于当年张方平曾说:“钱本中国宝货,今乃与四夷共用。东南六路,农民困于输钱,工商窘于射利,谓之钱荒,人情日急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