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一章,曹操欲称王-《三国之刘贤也疯狂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其实总有人说曹操打压世家,好像是什么不得了的功绩。其实仔细想想,也那么夸张。

    其实不论曹操还是孙权。都绝对不可能站在世家的敌对面,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世家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甚至可以说,皇帝其实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世家头子。

    曹操孙权的出身阶级就是世家,这是他们统治的根基。站在自己阶级的对立面,纯粹找死。

    比如用人制度方面,举察制还是主体。

    求贤令只是一定程度的收拢人才,打破世家官僚垄断或许是一方面,还有一方面则是曹操本身对于人才的刚需。

    比如土地制度方面,屯田制更多是曹操招集流民,为自己增加粮草收入。打击土地兼并,换谁做在这个位置都会。

    与其说曹操打压世家,不如需要说克制世家发展,没那么大公无私。

    这满堂臣公,可都是世家出身。别说曹操,就是皇帝陛下也能给你拉下马。

    孙权亦然,只是生存发展的需求罢了。

    刘备属于另类,因为取得荆益之前,几乎没有世家投资他。现在随着势力发展,也要面对这些问题了。

    所以曹操才能在称公,称王的道路上得到世家支持。

    简言之,世家与曹操不是仇敌,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。

    “孤本一老朽,平生之愿不过为兴汉室,本欲待天下安定后便马放南山。而今蒙天子厚恩,赐孤九锡圈魏国封魏公,安敢再图?”

    曹操闻言,自然是不出意外的推辞道。

    但这个推辞口吻,大家伙都是人精,心下已然有数。

    其实这真不能怪老曹,有时候当你爬到一定高度,反而越发会身不由己。

    比如他不更进一步,未来曹家能躲过皇帝的清算吗?

    比如,他说自己就想做汉室的忠臣,现在这一排排文武重臣,还有几人忠心于他?

    “不可。丞相官至魏公,荣加九锡,位已极矣。今又进升王位,于理不可。”

    这时一道人影出列,反对道。

    顿时吸引了满堂目光,所有人望去只觉头疼。

    无他,这人正是中书令荀攸......

    自从荀或反对曹操称公,又卷进许昌之乱,最终一杯鸠酒魂断。

    曹操毕竟对荀或感情深厚,将其子侄都提拔进朝堂,也算是暂时稳住荀家。

    不想原本没有反对曹操封公的荀攸,却在这时选择反对封王。

    没人知道他怎么想的,以他的智谋如何预料不到,即使反对又如何能够阻止呢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