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怎么,诸卿都有意见?” 朱棣环视众人,最后把目光放到了王直身上。 本来,朱棣是对这个自己提拔的进士寄予厚望,可事实证明,平日束手谈心性的文人,大抵都是些一路货色。 王直将两手置于身前,垂眸望地,没有任何站出来说句话的意思。 民间还在庆祝,奉天殿上却一片死寂。 朱棣知道,王直应该是感受到了自己的目光。 朕能把你拉到文华殿大学士的位子上来,就能再把你踹下去。 朱棣又静静看了一会儿,打算最后给他一次机会。 但很可惜,王直自始至终没有动弹一步。 就在朱棣刚刚张嘴,打算自圆其说的时候,有人站了出来。 “臣以为于谦该受此赏,此次大捷,极振我军民之心,陛下圣明!” 出来的官员朱棣不认识,上下打量一番,发现他有一抹标志性的山羊胡,眼神并不像一般的文官那样柔弱,反而透露出一股凶狠之色。 看官服应该是个都察院的御史,除非这二十五年过来,大明连官服都变样儿了。 “你是谁?” 出来的官员有些惊讶,山羊胡须略微抖动一番,一板一眼的开始自我介绍。 “臣王文,原来叫王强,有幸受宣宗皇帝御赐改名王文,永乐十九年进士及第,曾在陕西任按察使,现任大理寺卿!” 大理寺,与都察院、刑部并称为大明三法司,专门负责刑案、典狱的审判,相当于现代的全国最高法院。 大理寺的最高执掌官员为大理寺卿,地位上属于所谓“六部九卿”的九卿之一。 有明一代,三法司是三权分立式的司法审判制度。 一般案件都先由大理寺主管审判,再移交刑部复核,在此过程中,都察院有监督之权,也可凭借特令参与冤案大案的审理。 一般来说,有都察院插手的案件都属全国关注的大案或是冤案,有翻案的权利,便是俗称的“三法司会审”。 听到原名叫王强,朱棣眼前一亮,觉得好像是听说过。 但仔细琢磨了半晌,发觉也还是不认识。 这个时候,朱棣才亲身体会到做皇帝是有多么的不容易。 在位期间,自己只管到处征讨,想着去建立和父皇一样的武功,却没有想到,太子在后操持这偌大的帝国,是有多么劳累。 唉,要是朕的好太子朱高炽还活着就好了! 这些人名只要问他,一准全知道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