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谁是外人,谁是自己人,汪指挥这个要明白才是。” 汪泉若有所思,点头道:“今后还望公公多加提携,在陛下面前多说好话,我汪氏一门,一定是誓死效忠陛下。” 王诚笑道:“汪指挥的女儿是大明的皇后,是中宫之主,这些事交给你,朝臣们不会有太多说辞的。” “只不过,汪指挥要注意自身安危才是。” 汪泉一愣,下意识道:“我的安危?公公此话怎讲?” 王诚眼见前方来了几个太监,便是笑了一声,加快步伐走过去,就好像二人从来没有过这个对话,直奔内阁去了。 内阁位于皇城之内,距乾清宫没有多少脚程。 王诚来到签押房,走进去笑着说道:“哎呦,王阁老,好久不见,咱家这次来不是叙旧的,是来传陛下谕旨的。” “陛下谕旨,汪美麟现为中宫之主,汪氏一门早该荫封。” 说完这话,内阁的朝臣们纷纷对视,开始议论起来。 明显,很多人的脸上都是吃惊不已。 因为皇帝这次谕旨明摆着是进封汪氏外戚,可目的却很明显,三岁小孩都看得明明白白,这就是要插手锦衣卫和亲军卫的事务了。 锦衣卫和亲军卫,自正统年间便一直都是孙氏外戚手握大权。 皇帝这意思,很显然是要从太后手里夺权。 但是对内阁而言,其实没什么好说的,汪氏一门早该进封。 汪泉是现任的国丈,别说封个亲军卫的都指挥同知,如果不是“代皇帝”的人,他就算直接封个爵也不算过分。 现在瓦剌基本也已退去,敌兵围城的借口也不存在。 内阁现在讨论的问题,还是在太后。 内阁现在这些个阁老,每个人后头都是一个利益集团,这些利益集团和内廷的太后是有合作关系的。 土木堡以后,武勋失势,朝政重新洗牌。 内阁、六部加强了权利,太后也从此手握听政大权,如果联合朝臣,甚至有一锤定音直接决定政策的大权。 孙氏外戚则联合兵部,瓜分了兵权,现在这种明面上畸形的和平,就是他们之间互惠互赢的结果。 失势的,只有武勋。 当然还没有彻底失势,北京保卫战连续一个多月,结果是大明完胜,所以无论如何事后论功行赏,还是要册封一批新武勋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