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毕竟他不是王诚,以王诚在这位爷跟前的关系,也不是经常敢插嘴讨论政务的,他去做这种事,就更属于找死。 不久后,朱棣的敕谕传达内阁。 内阁的大学士们,听到汪直的话后,也是一个个的一头雾水。 皇帝竟然半点意见没有,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换,吏部报上去的是谁,乾清宫发回来的就是谁。 九十二个清退的京官,一个不多一个不少。 汪直离开以后,内阁的气氛一直很沉闷。 要是皇帝大发雷霆,和于谦一样痛斥群臣官官相护,表现得激烈一点,他们反倒不会和现在这样。 问题是,皇帝一句话别的话没有,非常痛快就把这份名单过了。 吏部把这份名单呈送乾清宫的时候,也是十分忐忑的,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次皇帝到底会是如何的态度。 按照他们的设想,最差也要把送名单的吏部尚书何文渊骂个狗血淋头。 可是现在呢,什么都没有。 没有大发雷霆,也没有更改名单,甚至没有半句骂人的话,就这么非常澹然的把名单通过了...... 如此一来,官员们反而议论纷纷。 这位皇帝爷爷,到底又是搞的哪一出? 好歹骂上两句,这才算正常啊,你这么澹定,搞得大家都不澹定了。 陈循阴沉着脸,连他也知道,这份名单无论如何是不能这么发出去的,因为太丢人了,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。 皇帝一句话没说,但是内阁不行。 内阁是京察名单昭告天下的最后一道坎,这么发出去了,天下人都会根据名单议论,到时候他可就是背锅侠了。 陈循不能接受这个结果,他得给自己另外找一个背锅侠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