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是的。”武才人说罢,便朝李治一笑道:“晋王殿下,我在此的时间够长了,再留在这里会别人要起疑了。” 说着略行一礼,便转身出去了。 李治两眼睛一直盯着武才人的背影看,直到她走出殿门才略有失落地收回目光。 又在偏殿里坐一会,想到李世民在正殿里生气,便起身走出去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“节气已经进入冬了,若是再不动工,这条渠今年就挖不成了。”李承乾看着伊川两岸灰蒙蒙的山林道。 “臣请立即前往嵩县征集民夫,配合薛尚人修渠。”周晋连忙请命道。 李承乾叹一口气道:“先不急,伊川和嵩县的士族和邪教都反对修渠,若是不慎会出大事的。” 周晋等人闻言都觉无法理解李承乾,万分火急地从长安出发,到了地方却又不犹豫起来了。 他们哪里知道,在后世李承乾熟读四卷毛选,最知道老百姓的力量有强大,所以尽管他心里焦急,却依然准备耐心做调查研究工作。 李承乾想做调查研究工作却碰了壁,薛仁贵、王方翼、程务挺、裴行俭四个人说什么都不同意李承乾离开这三百骑兵。 带着大队骑兵想去做调查研究? 这不是胡扯吗? 眼看着日落西山,李承乾恼火地看一眼建立了攻守同盟的四个人,一点办法都没有。 “今晚我们就住在前面的村子上,你们去附近请几个明白事理的人,要有老有少有男有女,晚上孤王与他们聊聊天。” 最后李承乾无奈地道。 闻言四个人一起点头道:“臣遵旨。” 李承乾闻言不由翻个白眼道:“进了村称我为李大郎即可。” “大郎”在这个时代就是一家的大儿子。 周晋看看前后左右的护卫道:“还是称公子吧。” 公子在春秋战国时只有国君家的儿子才能称公子,在汉以前皇帝的儿子也称公子,最著名的是公子扶苏。 到了唐朝称的公子的标准也只有公爵家的儿子。 李承乾想想称大郎人家也不相信,便点点头算是默认了。 裴行俭和周晋带人去附近村里找人,薛仁贵保护着李承乾来到村口。 几百骑兵动静实在太大,他们离村子还有很远整个村子都被惊动了,妇孺和孩子被藏了起来,几个老头在村里青壮的陪伴下,站在村口等着这群不速之客。 薛仁贵上前对他们拱手道:“几位老仗请了,我们是护送公子去嵩县探亲的,走到这里天已经晚了,所以想在村里找几间房子借住一晚。” 老头子偿为难地看着他身后的几百骑兵,不知道说什么好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