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置酒未央(六)-《汉室风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站在文官之首的萧何闻声儿立刻出班拱手奏道,“臣看来太子和代王……不相上下,都好都好。”萧何此刻十分讨巧的说了句糊涂话,小心的一瞥刘邦,谨慎的回想自己的话是否有错误之处。萧何觉得既然皇帝叫自己先说话,就表明皇帝暗示自己迎合他的心意,但毕竟太子乃一国之本,是国家根基,是未来的继承人,如意却又正得皇帝喜爱,而皇帝把希望寄托在萧何身上,萧何倍感压力之中只能权衡一下,谁也不得罪,只好说了含糊的话。

    刘邦听后并未说话,也并未表现出不满或者满意,只是象征性的点点头就让萧何又站回原地。双目一圈一圈的扫视着大殿内的官僚,他希望有个大臣能够明白他的意思,他要找一个懂自己的,最后将目光锁定在陈平身上,陈平历来任何事都会迎合自己,帮助自己过关。刘邦一看到陈平,脸上起了微笑,明灿灿的,接着萧何的问题叫陈平说说看法。

    陈平历来也知道皇帝碰到难事就会询问他的意见,这次也是难事一件,皇帝岂能忘掉这个智多星?刘邦语罢,陈平便抖擞了衣服,不慌不忙的出班,没有半点焦虑不安,反倒心平气和淡定的拱手奏道,“臣愚笨,看不通剑术也无法像太子一样胸怀文墨作赞歌,外行人只得说都好都好。”

    刚刚还齐刷刷的仰着脖子聚目光于陈平之身的大臣们,此时听罢陈平之言,皆是唏嘘一片,没想到平日里这个所谓‘智多星’此时也技穷了。大臣们唏嘘之外更多的是一阵带着讥讽似的笑意,陈平却安静如水不卑不亢的站着,没理会大臣们的唏嘘声。

    对于皇帝的问话,陈平倒会推脱的打着马虎眼儿,丝毫不卖皇帝的面子。说他不懂剑术说得过去,说他胸无文墨谁相信?自小就熟读黄老文章,经过秦末大起义和四年楚汉战争,陈平六出奇计帮助刘邦解决眼前困难,谁不了解陈平为人?

    刘邦见又是个打马虎眼儿的人,心中顿时来气儿,只觉得一股气流直冲脑门儿,却也必须忍着,对陈平倒也没有办法奈他何,只得挥挥手让他回班站着。陈平亦是平静的站回原地,却将目光看向刘邦的背后,原来在他出班之前,他早已看见了龙榻后阁道上的一双凌厉的眼神,就是吕后,她站在刘邦不远处的背后,但是刘邦却不知道。她掩藏在柱子后头,定是将刘邦问他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。当陈平自己出班时,不巧自己的目光与吕后的目光不期而遇,刹那间吕后的目光犀利却又透着委婉,说不出是什么样的复杂眼神,但是陈平自己很聪明,也和萧何一样,明白两个都不能得罪,于是谁也不帮,皇后有权利,但是现在是戚姬受宠,他权衡的很好。陈平知道即使没有帮太子说好话,吕后也不会怪他们,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将心意完全寄托给大臣们的皇帝。

    刘邦顿时拉下脸来,不悦着,咀嚼着嘴巴蹙眉凝思。底下大臣们也不敢高声说话,一个个憋着气小心的站立着。刘邦有些愤懑,见留侯静静的待在闹哄哄的大臣堆儿里,双目看着地面一言不发,刘邦继续含笑侧身而问,“子房看……”

    “臣认为今天是置酒未央的饕餮盛宴,该大庆大乐,不是问这些事情的时候,皇上何不与群臣同乐?太子和代王耍的表演本就不是同类,又何来有比较一说?”

    不等刘邦问完,留侯爷早已出班话语急切切的回奏,将刘邦将要说的话堵在口中。他也明白此时定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盯着他们与皇帝的对话,皇帝却步步追问,若是惹怒吕后,皇帝与皇后的关系势必会弄僵,倒时不是皇帝废掉皇后,就是皇后大闹皇宫,还会不折手段的将所有夫人美人以及她们的儿子全都连根拔起,那就不好了。

    被子房顶的一句话说不上来,心中忿忿,但确实不该问起大臣这些话,眼皮子一直快速的眨巴着,还好眼前冠子上有那些挡眼睛的旈子,大臣们看不见自己的尴尬,于是只好憋着闷气说,“是啊是啊,朕都忘记了,好吧,同乐同乐。”

    大臣们又坐回原地继续吃着酒,与皇帝遥遥举杯,气氛逐渐好转,和谐的乐声悠扬在宫廷之中,不时的伴随着一片片笑声传出大殿,刚才的沉闷闷的气氛全然消失不见。

    本是推杯过盏,燕语莺莺的欢乐,却突兀的听到皇帝沉闷闷而又略显责问的语气,“前时的上计,朕和丞相都看过了。山泽池税比之往年要少很多,各地交上来的的人口税和田赋也越来越少,天下不是正在恢复生产么?怎么没有任何增长?梁国的丝织业和麻织业不是很发达吗?难道叫商贾们全都将利益给贪掉了,还是商贾以利贿赂官吏做了表面技巧隐瞒呢?淮南国的渔业最盛,可是每年送过来的鲜鱼越来越少,越来越次,淮南王不想供应汉庭了吗?你们的竹简制品也越来越差。”刘邦一边吃着一边显得自然平淡的问着同样吃喝的诸位大臣们。刘邦怨大臣们不随着他的心思,满心底怨愤,于是在这好时候堵他们一堵,他们不让自己好过,自己也不让他们好过,于是就拿一些异姓王开刀。

    听到这些,无论是被点到名字的还是未被点名的,连忙啜食吐哺,赶紧放下手中的筷子,惶恐的看着龙榻上的刘邦,个个不知他究竟何意,要在这盛宴上追究他们以往的过错吗?气氛甚是沉闷尴尬,刘邦心底却像解气似的轻松,继续埋头吃着,头都不抬一下,他自己能想到大臣们惶恐的面容,这才是他想要的。

    梁王彭越赶紧起身拱手正色奏道,“回皇上,近年梁国丝麻业不是很好,天又久不逢甘霖,所以未有上乘的丝质品,每年进贡的也是千挑百选。”又说,“臣等实不敢违背农本商末,贱商抑商,防止商贾们以利赂官,实是天不佑百姓生活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