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3 重耳在外-《医官亨通》
第(2/3)页
前661年,献公始作二军,自将上军,命申生将下军,其意更为明显:春秋非卿不将兵,献公命申生帅下军,欲立申生为卿,废立之心昭然若揭。此次出师战果辉煌,连灭耿、霍、魏三国。而狐突、士蒍、里克、先丹木、邳郑父等重臣皆对申生更有依附感。第二年,申生又单独率军攻破皋落氏,如此优秀公子,国人交口称赞的同时,也表达了对其受冷落的怜悯,更对骊姬一党怨声载道。更令骊姬害怕的是申生像极了曾经的曲沃桓叔。
前656年,骊姬借口申生之母托梦,却在申生供奉于献公的胙肉中下毒。献公认定申生有弑父之心,申生逃亡曲沃。
献公招三公子问罪,申生有口难辩,畏罪自缢。重耳、夷吾听闻申生惨遭奸人迫害,前往绛都询问。骊姬献谗:重耳、夷吾亦与申生同谋。
重耳、夷吾听说后妈又将要陷害他们,便不辞而别,悄悄返回封地。最终得全性命,而且两人分在后来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。
这就是说:申生明知被陷害,却仍留在国内,选择愚孝,而不选择避祸国外以待昭雪。最终被害,于国于家均无益处;重耳在受到迫害时,远去他国避难,最终成就一翻伟业,成五霸之一。这个典故在三国时也被诸葛亮对刘琦讲过,暗示刘琦应远走江夏避祸,使刘琦在权力争夺中最终保全性命,为孙刘后来的,赤壁大战保存了实力。”
“什么啊你这是讲的什么啊?我没有明白,你能够再给我讲一遍吗?”詹姆斯却是没有听明白,当下再次询问道。
敌科地远孤秘仇克故主远技
李煜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了的?他可是把所有的事情都讲清楚了,对方竟然还不明白,真的让他无语了,当下他只好想了一番,而后解释道:“春秋战国之时,晋献公有两个儿子,一个在内,一个在外流亡,结果有了不同的结果。长子申生因受后母骊姬的陷害最后自缢身亡,而重耳为求再崛起,在外齐、楚、秦等国流亡,最后终于回来,苦苦流亡19年,在62岁那年重新执政,成为名显一时的春秋五霸之一的“晋文公”。
三国时,刘表偏爱少子刘琦,不喜欢长子刘琮。刘琮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,影响到儿子刘琮的地位,非常嫉恨他。刘琦感到自己处在十分危险的环境中,多次请教诸葛亮,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。有一天,刘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,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,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。刘琦说:“今日上不至天,下不至地,出君之口,入琦之耳:可以赐教矣”诸葛亮见状,无可奈何,对刘琦说:“申生在内而亡,重耳在外而安。”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,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,避开了后母,终于免遭陷害。
诸葛亮对刘琦说的是晋文公重耳的故事:
晋文公,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,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,名重耳,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,晋国国君,与齐桓公齐名,为春秋五霸之一。
晋献公有八子,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、夷吾三人最受宠爱。晋献公灭骊戎后,获骊姬并纳之。骊姬得宠,献公疏远了申生、重耳、夷吾三人。后骊姬得子,名曰奚齐,献公意欲废申生而立奚齐。申生被逼而自尽,重耳和夷吾逃跑到外地。这样,重耳便开始了十几年的流亡生活,当时他已42岁。由于重耳平时能“好善不厌,父事狐偃,师事赵衰,而长事贾佗”,颇有贤名,所以即使在流亡过程中,跟随他的人也很多,甚至如介子推曾在晋文公绝粮的时候“割股啖君”。
重耳先到狄国。里克等人在国内杀掉奚齐及其弟卓子,要迎重耳回国为君,重耳感到自己在国内还没有根基,所以拒而未返。后夷吾回国继承君位,是为晋惠公。惠公恐怕重耳与他争夺君位,派人刺杀重耳。重耳预先得到消息,逃往齐国,当时重耳在狄国已滞留十二年之久。到齐国后,齐桓公厚加礼待,为他娶妻,并送他马匹。第二年,齐桓公小白死,齐国生内乱。重耳贪图安逸,不想离开,又继续住了三年。赵衰和狐偃等人设法使他离开了齐国,前往楚国,以寻找靠山,伺机归国。沿途备尝艰辛屈辱,到达楚国。楚成王雄才大略,是具有远见的政治家,以诸侯国君之礼待重耳。在宴会上,楚成王问重耳,如果您作了国君,将如何报答我的知遇之恩呢?重耳回答,若托您的福,真得能够回国作君,一旦晋、楚两国构兵,在中原对垒,我将命令晋军退避三舍。楚令尹子玉认为重耳傲慢无礼,劝说楚成王杀掉他。楚成王却认为“晋公子敏而有文,约而不谄,三材侍之,天祚之矣。天之所兴,谁能废之?”未听从子玉。
结远不地冷考科克吉术陌指
后来秦穆公邀请重耳去秦国,楚成王便将他送去,穆公待他甚厚。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,惠公死,晋国大臣们欲迎重耳归国,秦穆公便派军队护送重耳归国。重耳于第二年春天渡黄河入晋,晋国各地纷纷归附。重耳即位,是为晋文公。这时他己62岁。”
“你早一点这么说,不就行了,我还是不明白。”詹姆斯摇摇头,如实的说道。
无语,这下子李煜真的很无语了,他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了?自己都这么直白了,对方还是不知道,真的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