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热乎乎的酸菜油滋啦馅饺子端上桌,饺子就酒,越喝越有。 肥嘟嘟油汪汪的熊肉炖土豆,满屋子人人吃的嘴角流油。 配上大葱、酸菜芯蘸酱,一屋子人喝的热火朝天。 喝到兴奋头上,一声招呼,刘晓华的爹妈站起身就给唱了一段二人转。 前些年搞运动,这东西是不敢瞎开腔的。 可运动早就过去了,本身大东北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,信息相对闭塞,啥风浪传过来都会弱三分。 再加上猫冬时候在自己家乐呵,也就没那么多忌讳。 这一场酒,喝的人人尽兴。 第二天一早,赵鸣就拎上熊胆和二十斤熊肉,直奔药匣子家。 “鸣子来了,哎呦这熊胆,都快赶上铜胆了,够劲啊!” 药匣子六十来岁,头发虽然花白,可眼不花耳不聋,脸上没有眼下常见的菜色,反倒是红润润的。 “李爷,这熊胆是给我爹治病的,这熊肉是我孝敬您的!” 赵鸣把熊肉直接放院里的雪堆上。 零下几十度的气温,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弄个雪堆,专门存放食物。 扒开雪堆,把熊肉埋进去盖好,赵鸣这才进了屋。 药匣子笑的慈眉善目,吧嗒着旱烟袋直夸赵成志儿子没白养。 如今村子里传遍了,赵家老大放着参军的机会不去,非要巡山打猎。 不知道内情的,还以为赵鸣冲撞了啥。 知道内情的,不论心里咋想,都得伸出大拇指夸一声孝道! 方子是现成的,可中医下药方,并非一成不变,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,要有些增增减减。 药匣子也不含糊,招呼孙女把他的药箱拿来,直接去赵鸣家再给赵成志把把脉。 从里屋拎着药箱出来的李犀香,看见赵鸣不知怎地,脸就红了。 赵鸣倒是没在意,一个村里住着,又不是没见过面,俩人还是初中同学呢。 回到赵家,药匣子给赵成志把了脉,原本的药方子改了三处。 其中有两味药需要去旁人家里淘换,得用现钱。 “李爷,明天我去趟县里,把那张熊皮换成钱。” “那就妥,你爹这病啊,不急这三五天的,我回头先把熊胆炮制上。” 人家药匣子大冷的天,专意上门一趟,万万没有放人走的道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