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60章 等闲变却故人心-《剑来:开局陈平安送我龙王篓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风雪庙群峰叠嶂,划分六脉传承。

    山鬼崖地势最奇,秋月湖风光最美。

    绿水潭多铸兵名匠,炉火映红半山云霞。

    神仙台的剑光与雪同寒。

    湛蓝的天空忽然飘过一道墨色,如浮光掠影,毫无阻滞地越过天地间的大阵,飘落群峰。

    笔直的墨线落在风雪最盛的那座山。

    如一滴浓墨滴入雪白宣纸。

    剑光散去,露出林照的身影,玄色衣袍未沾染半分雪花。

    他手中提着的佩剑【衔烛】已然归鞘,随意一摆袖袍,脚下石径上积雪便如被无形大手抹过,向两侧分开,露出下方湿润的青黑色石阶。

    ‘先回洞府稍作整理,再去祖师堂寻山主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吧。’

    林照负剑缓步走在石径,心中想到。

    对于宗门将神仙台借出作为正阳山与风雷园决斗场地一事,他本身并无太大意见。

    风雪庙借此扬名,神仙台一脉也能顺势进入更多人的视野,利弊权衡之下,利大于弊。

    只是作为此地名义上的主人之一,于情于理都该回山坐镇,以示重视。

    且不愿过早与那位心思如海的绣虎崔瀺照面是一个原因,另一方面,他确实想亲眼见见李抟景。

    这位被誉为宝瓶洲十境最强剑仙的风流人物。

    他已铸就后天剑体,又习得风雪庙诸脉剑术精要,身负【飞光】,显而易见是要在剑修这条道上一路走到黑。

    既然如此,怎会不对李抟景这等人物心生好奇?

    错过这次机会,恐怕就真的再无相见之期了。

    沿途偶尔会遇到一些同样在山间行走的身影,是风雪庙其他几脉的弟子,大多是来此赏松观雪。

    神仙台地势极高,终年积雪,寒气刺骨,但景致却也极佳。

    古老雪松“长情”如虬龙般掩雪长眠,远眺群山,皆如披银甲,云海在脚下翻涌,气象万千。

    因此,时常有别脉的练气士会特地来此赏雪观松,甚至有人会带着酒壶,宿醉于雪松枝头,对月独酌。

    魏晋性子疏淡,从不在意这些小事,便由得人去。

    林照入门后,也继承了这份“大方”,反正神仙台地域广阔,多几个看风景的,也无伤大雅。

    那些人初见林照,往往先是一怔,待看清他的面容后,便会立刻反应过来,连忙停下脚步,恭敬地行礼,口称“小师叔”或“小师叔祖”。

    林照只是微微颔首,算是回礼,脚步却并未停留。

    入门已经一年,虽说辈分再高,入门这种事也不会大办特办,但因观剑楼一事,其名便已传遍风雪庙内外。

    山上山下,乃至宝瓶洲其他仙宗势力,都已知晓,神仙台的魏剑仙有了一位年纪极轻的小师弟,风雪庙有一个入门一年的“小师叔祖”。

    只是林照深居简出,除了提名观剑楼的修者,风雪庙的普通弟子也少有见过这位小师叔祖,更不知其性情如何。

    但从观剑楼的师兄师姐交谈得知,这位小师叔祖的天资悟性,恐怕丝毫不在其师兄魏晋之下。

    假以时日,神仙台一脉再出一位剑仙,也绝非虚言。

    沿着蜿蜒石径,即将走到接近专门给白铄开辟的小湖时,林照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路边一株覆满白雪的巨大雪松,脚步不由得微微一顿。

    只见松下一方青石上,坐着一位身穿朴素灰布棉袍的老者。

    老者须发皆白,面容红润,正笑呵呵地望着远处云海雪峰,手里还拎着一个黄皮酒葫芦,时不时凑到嘴边抿上一口。

    林照立刻认出老者身份,上前几步,拱手躬身,行礼道:

    “晚辈林照,见过秦师叔。”

    这位看似寻常的老人,正是大鲵沟秦氏的老祖。

    风雪庙中地位尊崇的老祖人物之一,与林照师父刘老祖同时代的人物,修为深不可测。

    观剑楼一事,也是大鲵沟的秦氏老祖最为支持。

    老者闻声,缓缓转过头,一双看似浑浊的眼睛落在林照身上,脸上笑容更盛,摆了摆手,声音温和:

    “原来是林师侄回来了,不必多礼,不必多礼,这冰天雪地的,快过来坐。”

    林照走上前,也不拘束,随意道:“师叔也来山中赏雪?”

    秦氏老祖闻言,打了个哈哈,举起手中的黄皮酒葫芦又抿了一口,醇厚的酒香在空气中散开。

    他笑道:

    “年纪大了,就好看个雪景,喝点小酒,这叫一个舒坦!比闭关苦修、参悟什么高深道法还顺心。”

    他自然不会说,是听闻执务堂向林照传了剑书,通知生死战一事,便起意来了神仙台,是想看看这位入门仅一年、还是由魏晋代师收徒的“师侄”性子如何,对宗门事务态度如何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