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5章还是粮食-《1949: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他并不回避困难,反而将困难层层剖开,展现出强大的问题拆解能力和坚定的执行力。

    这场讨论,不再是单向的汇报,而是变成了一个汇聚集体智慧、共同寻找出路的务实研讨会。

    会议室的气氛,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,反而变得更加专注和积极。

    每个人都开始真正投入到如何“把事情办成”的思考中。

    然而,所有问题的核心,最终都依旧无可避免地指向了同一个字——粮。

    当话题再次回到这最现实的挑战时,陈朝阳明白,必须拿出更具操作性的方案。

    他目光扫过众人,抛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:

    “同志们,粮食问题,我们不能只把眼睛盯着省里的粮库和国家调拨。

    现在朝鲜前线战事焦灼,国家战略储备不能轻动,这点觉悟我们有。”

    他话锋一转,“但是,我们可以互通有无。我们苏北专区,尤其是彭城地委,有煤矿。

    虽然储量不算特别丰富,但供应本省及周边地区是足够的。

    煤炭,是工业的粮食,也是南方很多农业省份冬季急需的物资。

    我的想法是,由省里协调,用我们苏北的煤炭,向省内的苏南专区,乃至邻省的农业大省,换取一部分粮食支援。

    我们可以签订一个长期的物资协作协议,用我们的‘黑金’,换他们的‘黄金’,请他们帮我们承担一部分压力,共同支持这个国家级的治碱工程。”

    这个“资源置换”的思路让常委们眼前一亮,这确实跳出了单纯向上伸手要的思维定式。

    但孙亚军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复杂性:“煤炭是计划内物资,调配权在北平。

    跨省、跨地区的物资协作,需要华东局甚至国家计委的批准,协调难度很大。而且,运输也是个大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运输和协调,我来想办法推动。”陈朝阳接过话头,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更重磅的想法,

    “另外,眼下就有一个缓解粮食压力的窗口期——夏收在即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